山西的存在感有多低?因为相似的名字,因为差不多的美食,很多人是分不清山西和陕西的。
甚至连输入法都在“欺负”山西。
陕西,有秦兵马俑、大唐不夜城、吃不够的回民街小吃,以及《白鹿原》里必须要蹲着才能吃出感觉的油泼面。
而山西,有平遥古城、五台山、王家大院,以及饸烙面、栲栳栳、碗托,还有平遥的牛肉、太谷的饼,大同的凉粉,凉个殷殷。
有人说,我知道山西,山西的煤老板很出名,山西人爱吃醋。
这倒真的是山西,但也不是山西。
在微博搜索山西,你能看到山西人的“委屈”。
在知乎搜索山西,你能看到山西人的“愤怒”。
这些,也不是山西。
其实我很早就想写山西了。
疫情期间一省包三市的时候想写,太原武宿机场成为境外输入病例中转站的时候想写,就连山西卫视停播《红高粱》的时候,我都想写。
但我觉得,这些都不是山西。
到底什么才足够形容山西?
人类文明的第一把圣火,是在山西点燃的;
神农氏在这里创造了农耕文明,尧舜禹在这里建都,仓颉在这里开始了文字记事的先河;
春秋时期,晋国在这里称霸,李世民从太原起兵,建立起大唐盛世,明清时期,晋商在这里发扬光大;
抗战时期,这里是抗日大后方,新中国成立后,山西的煤最大限度地支持了全国的工业化发展。
山西有最厚重的文化底蕴,曾是全国的金融中心,也是共和国重工业的脊梁。
我想写一写山西的过去和将来,因为我不想大家提起山西,要么不知道,要么就是觉得山西穷,思想落后,不思进取。
山西,就是那个山西。
1
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:
十年中国看深圳,百年中国看上海,千年中国看北京,三千年中国看陕西,五千年中国看山西。
5000年文明积淀,数百年朝代更迭,都能在山西找到踪迹。
侯马的晋国古城遗址,尤可见当年的炊烟。
应县木塔正在迎接新一天的朝阳。
悬空寺的山花开得正好。
五台山的庙群正悄悄迎来黄昏。
云冈石窟5万多尊佛像已经沉默了1000多年。
永乐宫的壁画丝竹悦耳声声。
王之涣在鹳雀楼上发出千年呼喊。
一代晋商陨落,留下了错落有致的深宅大院。
在知乎“如何评价山西这个省”的问题下,有人回答,“对于学中建史(中国建筑史)的人来说,山西就是王炸。”
除了美景,这里还有喂饱了山西儿女的美食。
单单面食,就有无数种花样。
铁片“砍”出来的刀削面,筷子剔出来的剔尖,指尖搓出来的猫耳朵,手掌推出来的栲栳栳,两手扯出来的揪片儿,饸烙床压出来的饸烙,还有妈妈做的,最好吃的手擀面。
淋一滴辣椒油,滴一点老陈醋,倒一杯老白干,吃一碗面,就是一天好日子。
山西这么多美食美景,但是人们一提到山西,总会想到煤,进而联想到豪掷千金欲海沉浮的煤老板。
山西的煤确实多。
截至2015年底,山西煤炭保有资源储量2709.01亿吨,居全国第三。据测算,山西全省含煤地层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,相当于有55个香港那么大的地下全是煤。
难怪大家都觉得山西人“家里有矿”。
山西的煤,不仅储量大,而且质量好。据统计,新中国成立70年来,山西累计产煤140亿吨,70%输向四面八方,全国的火力发电,每两度电就有一度电用的是山西煤。
那为什么山西的存在感这么低呢?
我想,还是因为“穷”。
作为一个资源大省,山西一方面想转型,一方面又难以摆脱对煤炭的依赖,在彷徨的过程里,错失了很多转型发展的机会。2019年全省的GDP总量,甚至比不过苏州一座城市。
真的是成也煤,难也煤。
可能会有人说,南水北调没有山西,西气东输没有山西,丝绸之路经济圈也刚好绕过山西,山西还得给人家的发展提供资源,能不穷吗?
所以我那个山西朋友经常说两句话。
他生气山西经济不行的时候,会说,山西就是干啥啥不行,奉献第一名。当别人夸山西的时候,他又会说,请大家看看我们,山西很好的。
讲真的,作为最廉价的能源,山西的煤炭运往全国各地,对中国重工业的发展,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。
我们,差山西一句谢谢。
但是我想,改变现状,靠的不是来自外界的关注和感谢,而应该是山西自己。
2
余秋雨在《抱愧山西》里有一句话。
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,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,而竟然是山西!直到本世纪初,山西,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。
山西,曾经是全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,巅峰时期,这片土地土地汇集流通着整个国家的民间钱财。
这一切,都归功于名扬天下的晋商。
山西的地形,东边是太行山,北边是吕梁山,西边是黄河,两山夹一川,好像包饺子那样的地理环境,再加上山河纵横的天险,使山西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军事要地——从山西起兵,逐鹿中原,最终征伐天下,是很多人生赢家的开篇故事。
明朝建立初期,蒙古人退居漠北,为抵御外敌,在长城沿线设置了九个军事重镇,全军上下近万人的粮草,却成了问题。
于是,明政府出台了一项政策,开中制。
开中制,说白了就是国家手里掌握着食盐专卖权,商人想卖盐,得把粮食、马匹、丝帛等送到前线,来换取卖盐的资格。
山西人聪明,又吃苦耐劳,他们输粟入边,再通过官方认证拿到资格,倒卖食盐,一来二去,掘到了第一桶金。
后来,明朝与蒙古达成合议,并在长城沿边开放互市,也间接促成了一场巨大的人口迁移浪潮——走西口。
当时,明朝北方土地贫瘠灾害频发,很多人离开故土,到蒙古大草原寻求出路,这些人骑着骆驼,带着全部家当一路向北,一不小心蹚出了一条“黄金通道”。
随着清朝入主中原,草原和中原之间的商业隔阂消失,精通蒙语的晋商开始到武夷山贩茶,去江浙买绸缎,一路越过杀虎口,卖到蒙古草原,卖给中俄边境的沙克图。长途贩运,周流天下,晋商的财富帝国,有了雏形。
横贯欧亚大陆的万里茶道
生意做大了,资金和货品的流转成了问题。
当时的清政府并不印制银票,长途跋涉的白银运输就好像驮着银元奔走,一来舟车劳顿,二来还有被劫镖的风险,好不容易钱来了,还得称重评定成色,“咬一口”,万一你这白银不合格。
钱款无法到账,货物还在路上,简直太影响做生意了。
于是,聪明的晋商发明了一种新的玩法——山西票号。
票号在各地设立分号,以汇兑为主业,相当于现在的“移动支付”,做生意不用扛着白银跑来跑去,晋商把“付款码”给卖家,卖家拿着“付款码”到当地票号说出密码,叮——钱款到账。
开票号的俱是商贾名流,信用自不必说,而且票号“密码”极为复杂,一般人破解不了,无法冒领,安全性也极高,这样一来,生意周转加速,钱财滚滚而来。
所以,电视剧《乔家大院》里,为实现“货通天下”,乔致庸进入票号领域,并把“汇通天下”作为终极梦想。
1823年,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在平遥开放,其后名声越来越大,鼎盛时期,日升昌占有清政府80%的白银储备,晋人叱咤商界,风头无两。
在陆地贸易时代,山西就是大清的浦东,大清的深圳。
山西的衰落,也是陆地贸易的衰落。
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,海运崛起,国家开放的最前沿,逐渐转移到了东南沿海。广州、上海先后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,往来商贩,络绎不绝,天下财富,尽倾东南。
风向一变,就是堪堪百年。
山西狭隘,山西闭塞,山西官僚习气……所有我们现在定义山西的词语,都来自这一百年来山西的急剧衰落。
直到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,山西依然看不到太多崛起的可能。
从1978年到2008年,中国进出口总额连年增长,甚至一度占了GDP的6成以上。
深圳、珠海、浦东新区,这些贡献了大量GDP的城市,大部分都集中在沿海城市。
经济=外贸,外贸=沿海。这是前三十年,中国经济崛起的财富密码。
这也就意味着,作为一个离海港六百公里以上的内陆省份,山西完全不具备任何优势。
山西难道就永远这样没落下去吗?
正和岛有一篇文章里这样形容山西:
纵观历史,山西是一个不安分的省份,承平年代往往不见身影,但每逢时代重大的变革,山西总能找到出路,一展身手。
而现在,山西正迎来另一场变革。
3
现在内地各省市经常提到一个新的政策名词,叫做“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”。
旧高地在哪儿?在浦东,在深圳,在已经高不可攀的东南沿海。
新高地,是中西部这些曾经的“洼地”,外资外贸曾经不会正眼打量的地方。
秘密,就在“一带一路”。
如果把对外开放的前线看作东南沿海,山西就是老末;但是如果重走丝绸之路,山西就又变成了排头兵。
这是百年前,晋商崛起的那条路啊。
中欧班列满载山西制造的火车轮对和精密铸件,抵达德国鲁尔区的杜伊斯堡;
毛里求斯的“天堂岛”上,晋非经贸合作区建成大型智慧城市园区;
太原武宿机场上空,跨越洲际的航线连通悉尼、圣彼得堡、芝加哥,航空口岸的开放,让全世界都能尝到山西汾酒的甜。
这些,是我们现在已经看到的成就。
但是,还只是表象。
同样是走陆上丝绸之路,山西比起其他省份、其他国家有什么优势?
煤,自然不用多说。
除了煤,山西还有“三板斧”。
看过《亮剑》的人都知道,让李云龙念念不忘的,是晋绥军358团的炮兵营。晋绥军的炮兵的名气,得益于当时的太原兵工厂。
战争年代,太原兵工厂每月可造轻重火炮35门,迫击炮上百门,其设备大多采购于德日两国,在当时世界也为最新水平。
太原兵工厂旧址
即使放到现在,在煤炭产业的带动下,山西的钢铁、机械、电力、军工产业也名列前茅。
比如最高领导试过的厚度不到头发直径的1/3、比A4纸还要薄的“手撕钢”,比如超清洁性的煤基合成Ⅲ+基础油,比如应用于5G通信和雷达的碳化硅材,比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芯以及北斗产业群。
坚实的重工业底子,是山西改革的第一个底气。
中北大学70年校庆搬来的“大家伙”
“世界杂粮看中国,中国杂粮看山西”。
“包饺子”式的地理环境和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使山西成为小米、莜麦、芸豆、苦荞等优质杂粮的“黄金产区”。
这些小杂粮,又被称为“健康粮仓”。
从目前的数据来看,山西小杂粮的年产量218万吨(2015年),其中80%是山西人自己吃掉的。
小杂粮的量产、加工,是山西改革的第二个希望。
山西的第三板斧,是交通。
我们不妨从山西的中期高铁规划,来看看山西的“朋友圈”。
从上图看到,山西正在规划以太原为核心的米字型高铁布局,向东经由石家庄通往东部沿海方向,向西是北京连接新疆的大动脉,向南汇入郑州高铁直达珠三角,东南方向则通往长三角,西南方向则是西部大开发另一个重要的城市群——成渝城市群。
山西就像蛟龙,向四面八方伸出它的指爪。
高铁串联起城市,既让山西5000年的旅游资源有机会成为“王炸”,也给了山西小杂粮们走出大山,进入城市餐桌的机会。
最重要的,是东北方向的那条线。
这是连通雄安新区的雄忻高铁,350公里/h的时速,将使太原到雄安的时间,缩短到一个半小时之内。
可以大胆猜测,在未来的城市规划里,北京是城市文化、金融的中心,是大脑,而雄安拥有高新尖的技术和研发人才,是源源不断的造血能力,当雄安连通太原,山西可能就是为雄安供血的另一个雄安2.0。
雄安的雄安,不是“我挖煤来你点灯”,而是通过清洁能源和精密加工,成为高精尖产业链中的一环。
既能走出去,也能融进来,这是山西经济内循环的动力,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。
以上我说的这些,不是空谈,而是至少一代人为之奋斗的目标。
变化已经在发生了。
2014年,山西官场迎来大地震,7名省级领导干部被立案调查,全年处分市厅级干部45人、县处级干部545人,堪称“塌方式腐败”。到2015年,沉疴多年的山西官场最终“换血”828人,净化了山西改革的“头部”。
有人吐槽山西的官本位思想严重,办事严重依靠关系,即使能发展,恐怕也得“走后门”。
现在的山西,引入了沿海的先进经验——零审批管理,三十证合一,5个工作日你就能开始一个项目。
山西综合改革示范区主页上,各种免租、补贴、奖励政策大放送,大门敞开,等待入主。
政府和国企,在山西改革中,是第一个对自己动刀子的。
其实,山西已经无路可退,只能向前。
大大在此次山西之行,说道:
“路子对了,就要坚持走下去,久久为功,不要反复、不要折腾。希望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。”
这一切,仅仅是个开始。
我们等待着山西的巨变。
尾声
也许,看完这一篇文章之后,还是有人不了解山西。
我想,山西的美,需要你靠近才能发现,山西的朴实,需要你参与才能感受,山西的未来,也需要更多的耐心,才能发掘。
蛋蛋姐那个山西朋友,有个口头禅:闹他。
做饭,他说闹点吃的。
喝酒,他说闹点喝的。
不知道对方干啥,他说,你闹甚哩。
我问他,这个“闹”在你们山西方言里,是万能的吗?
他说,“闹”,类似于东北话里的“整”,和“盘”差不多,相当于干就完了。
——那么,你觉得山西未来怎么样?
——闹他,闹得展展的。
山西,闹他。